污水管道改型检查井-骑马井施工工法 1、 前言 现代城市内的污水管道施工,主要采用的是**管的施工方法。在**管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开挖工作坑和接收坑,等管道**进完成后,工作坑和接收坑内开始砌筑(或浇注)检查井,然后回填和恢复路面,这是**管施工较普遍的施工方法。根据接收坑处检查井的作用和特点,我项目部经过对多个**管施工工程的摸索和实践,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接收坑处检查井施工的新方法—“改型检查井——骑马井”施工方法(以下简称骑马井)。此工艺方法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是对污水管道**管检查井施工的一次革命。 2 、特点 2.1 施工占地面积小,受四周条件限制较少。 2.2 大大缩短了工期。 2.3 节约大量资源(人力、物力、财力)。 2.4 应用范围广泛,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低。 2.5 能够满足安全、质量和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。 3 、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**管管道直径800mm≤D≤1200mm,井深7m以内的普通直线型污水检查井的施工,对于特殊井和三通、四通检查井不能适用。 4 、工艺原理 骑马井施工原理主要是根据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原理并参照《排水检查井图集》(图集号02S515)整合而成的。骑马井的上半部分(井壁和井筒部分)采用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原理,挖孔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护壁;下半部分(井室部分)参照《排水检查井图集》(图集号02S515)中直线型砖砌污水检查井井室的样式进行施工。 5 、工艺流程及操纵要点 5.1放线** 管道就位 确定开挖尺寸 人工开挖**段 *二段施工 *三段施工(挖土、绑钢筋、支模、浇筑混凝土)……*n段 5.2 骑马井施工操纵要点 5.2.1 放线**。这是所有工作坑和接收坑施工前的基础工作。假如在接收坑处采用骑马井施工,则在放线**时可以根据管段总长和标准管节的长度(2m/节),在设计答应的情况下,对设计图纸中的管段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(一般情况下,调整范围在1~2m左右,计算时一定要加上管缝长度)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施工骑马井的井室时破坏管道。可见,轴线上的工作坑和骑马井位置必须事先定出,这是非常关键的。 5.2.2 管道就位。一般**管施工中工作坑和接收坑的开挖都是非常关键的工序。工作坑是进行管道**进的工作地点,是必须开挖的,而接收坑一般情况下是在管道就位后,在对接点开挖然后砌筑(或浇筑)检查井接通两边管道之用的。参见图5.2.2-1工作坑、管道、接收坑连接示意图。管道在工作坑**进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方向,偏差不应太大,这是决定能否采用骑马井施工很关键的一步,也是**管施工中的主控项目。假如管道**进的过程中碰到特殊的地质情况而产生了偏差,则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,保证在接收坑处的管道回到轴线位置。对**施工的管道在接收坑处要预留一定的空隙,便于骑马井的施工,具体长度参见表5.2.3-1种管道预留L(mm)。 5.2.3 确定开挖尺寸。根据排水管道的管径来确定骑马井的直径。 5.2.4 人工挖土方、绑扎钢筋、支模板、浇筑混凝土(**段……*n段)。一般情况下,为便于施工操纵和保证施工安全,骑马井的每段施工深度h取1m为宜(假如土质较好深度h可以放大),然后1模/m向下施工。本工法所采取的均为1模/m的施工方法。 5.2.4.1 人工开挖**段。一般情况下**段是井筒的部位,可以不必要浇筑混凝土护壁,但是假如地表水比较丰富或者土质不好轻易产生塌方,**段则必须浇筑混凝土护壁,以保证施工的安全。 5.2.4.2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,可以进行*二段的施工。从*二段开始浇筑钢筋混凝土井壁,井壁的钢筋布置为双层双向,水平环箍采用单面焊,搭接长度10d,钢筋保护层厚度靠近土壁的部分为35mm,内壁部分为20mm,模板采用自加工的定型钢模板,模板安装要牢固,板缝满足规范规定,防止产生大量漏浆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。混凝土采用C20、S4抗渗混凝土。此时应留意此模内的钢筋要插进下一模内,保证搭接长度42d.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将混凝土振捣密实,待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,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。